**第60章** | **系统升级,港股记忆觉醒**
1969年深秋的港岛,一场台风刚刚过境。何大海站在北角海滨大厦顶层的会议室里,望着维多利亚港逐渐散去的乌云。会议桌上摊开的《南华早报》财经版上,怡和洋行的股价走势图被红笔圈出了一个诡异的低谷。
"系统,启动'香江崛起'任务链。"何大海在脑海中默念。霎时间,视网膜上浮现出璀璨的数据流,无数股票代码与走势图如瀑布般倾泻而下。当数据洪流停止时,一张精确到日的港股五年走势图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——从1968到1972,每一支潜力股的涨跌都清晰可见。
【任务激活成功。奖励发放:港股记忆图表(1968-1972)】系统光幕在视野中闪烁,【首阶段目标:九龙仓股票收购战】。
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,何雨水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,鼻梁上的眼镜反射着窗外的阳光:"二叔,振华电子上季度的财报整理好了。"她放下文件,突然注意到何大海异常明亮的眼神,"您...是不是又熬夜了?"
何大海笑着揉了揉侄女的头发,十九岁的何雨水己经出落得亭亭玉立,白大褂下穿着时兴的迷你裙,既有科学家的严谨,又有港岛少女的时髦。"丫头,去通知所有人,今晚八点紧急会议。对了,把霍启明先生也请来。"
当夜,北角公寓的会议室灯火通明。长桌旁坐满了何家势力的核心成员:何大清还系着京华楼的围裙,身上带着葱油香气;傻柱西装革履,领带上别着"红星小馆"的金质徽章;许大茂和娄小娥正在交头接耳,面前摊开着电影分镜脚本;霍启明则优雅地品着红酒,身后站着两个穿制服的股票经纪。
"各位,"何大海敲了敲桌面,墙上的投影幕布亮起九龙仓的股权结构图,"从明天开始,我们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"他按下遥控器,幕布切换到一张老照片——破旧的九龙仓码头与周边荒地的航拍图。
霍启明突然坐首了身子:"何生对九龙仓有兴趣?那可是怡和的命根子。"作为霍英东的侄子,他太清楚这家老牌英资企业的分量了。
"不仅是兴趣。"何大海调出另一张图表,"根据我的情报,九龙仓在尖沙咀的货仓地块,三年内会被港府重新规划为商业用地。"他故意没说这"情报"来自系统预知的未来,"而怡和现在资金链紧张,正是我们暗中吸筹的好时机。"
何雨水飞快地敲击着计算机键盘,投影幕布上立即显示出复杂的数学模型:"按照二叔的收购策略,我们通过三十个离岸账户分批买入,可以在股价上涨20%前完成5%的持仓。"
"需要多少资金?"何大清皱着眉头问。这位老厨神虽然不懂金融,但知道儿子开的餐厅每个月要交多少租金。
何大海从公文包取出三本存折,推给霍启明:"霍兄,这是三吨黄金的质押凭证,汇丰银行己经核准了贷款额度。"他又转向许大茂,"大茂,你负责联系邵氏的方小姐,就说振华影业要投资她的新片——她父亲是九龙仓的小股东。"
会议开到深夜,众人离开时都带着各自的任务。何雨水负责编写股票交易算法;傻柱要利用餐厅人脉收集商界情报;何大清则要借宴请之名,接近几个怡和洋行的华裔高管。待所有人都离开后,霍启明特意留了下来。
"何生,"他压低声音,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酒杯,"家叔让我提醒您,怡和的凯瑟克家族不是好惹的。去年他们为了保住牛奶公司,连港督都惊动了。"
何大海走到窗前,望着对岸九龙仓码头的点点灯火:"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盟友。"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,"这是振华电子与内地军工单位的秘密合作协议,霍兄不妨带回去给令叔过目。"
文件上盖着的红色印章让霍启明瞳孔微缩。作为霍家年轻一代中最精明的商人,他立刻明白了何大海的潜台词——这场收购战背后,站着北京的支持。
三天后,港岛股市刚开盘就出现异常波动。九龙仓的股票成交量突然放大,价格却诡异地维持在11.2港元不动。怡和证券的交易员们忙得焦头烂额,却找不出大笔买单的来源。实际上,何雨水设计的交易程序正通过二十家不同券商的账户,像蚂蚁搬家般一点点吃进筹码。
中午时分,何大海在"京华楼"设宴招待几位特殊的客人——港岛有名的股票经纪"金手指"林伯和他的团队。酒过三巡,何大清亲自端上一道"鲤鱼跃龙门",鱼嘴里含着的不是传统樱桃,而是一枚纯金打造的九龙仓股票模型。
"林老,听说您手上握着不少散户的代理权?"何大海给老人斟了杯茅台。八十岁的林伯是港岛股市活化石,经手的散户资金数以亿计。
老经纪眯起昏花的眼睛:"何生好手段,连老夫的底细都摸清了。"他夹了块鱼鳃肉细细品味,"不过怡和待我不薄啊..."
何大海笑而不语,示意何大清端上一个锦盒。盒子里是一套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瓷茶具,林伯一见就激动得双手发抖——这是他收藏生涯中苦寻不得的珍品。
"听说林老在港岛还有笔赌债?"何大海轻声细语,却让老经纪脸色骤变,"怡和知道您挪用客户保证金的事吗?"
下午开盘后,九龙仓股价突然跳升5%。交易所里一片哗然,原来是林伯旗下的十几个散户账户同时挂出高价买单。怡和的操盘手急忙抛货打压,却不知正落入何大海的圈套——这些抛盘全被振华的秘密账户照单全收。
当晚,何雨水在实验室里监控着交易数据:"二叔,我们己经持有4.7%了!"她兴奋地调出一组图表,"按照这个速度,下周就能突破5%的举牌线。"
何大海却摇了摇头:"太快了会打草惊蛇。"他指着屏幕上一组异常交易记录,"看这些卖单,明显是怡和在试探。明天开始,我们要制造假象。"
第二天,股市上演了精彩的双簧戏。许大茂带着几个演员假扮的南洋富商,高调拜访怡和证券总部,声称要大量购入九龙仓股票。与此同时,何雨水操纵的交易程序突然转向,开始抛售少量持股制造恐慌。怡和的操盘手果然中计,误以为前日的涨势是场骗局,放松了警惕。
周末的潮州商会晚宴上,何大清的一道"佛跳墙"让在座的商界大佬赞不绝口。觥筹交错间,何大海"无意"透露振华集团要进军航运业的消息。这番话通过各路宾客,很快传到了怡和大班的耳朵里——英国人果然误判何家是想自建码头,对九龙仓的收购威胁大大低估。
周一开盘后,真正的猎杀开始了。何雨水启动"蜂群"程序,数百个小账户同时发力,九龙仓股价在半小时内飙升12%。当怡和反应过来时,何家己经通过层层离岸公司控制了7.3%的股份。交易所的公告板上,"振华实业"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九龙仓大股东之列。
怡和总部乱成一团。大班亨利·凯瑟克连夜从伦敦飞回港岛,在董事会上大发雷霆:"查!给我查清楚这个何大海是什么来路!"但他们查到的资料完美无瑕——爱国华侨,太平绅士,与霍家关系密切,旗下企业全部合法经营。
收购战进入白热化阶段。怡和使出了杀手锏——通过汇丰银行冻结了振华的部分资金。但何大海早有准备,第二天《星岛日报》头版就刊登了振华电子与内地合作的"重大技术突破"新闻,股价应声暴涨,质押额度不降反升。
最关键的一击来自霍英东。这位红色商人突然公开表态支持振华,旗下船运公司宣布与九龙仓终止合作。消息一出,九龙仓股价暴跌,怡和被迫回购维稳,却不知这正是何大海想要的结果——他趁机在高位套现部分股票,转手又在低点加倍买回。
当持股比例突破15%时,何大海召集全员在北角公寓开庆功会。何大清端出特制的"牛市冲天"蛋糕,傻柱带来了红星小馆的招牌菜,连一向矜持的霍启明都喝得满脸通红。
"这只是第一步。"何大海敲了敲香槟杯,投影幕布切换成港岛地图,上面密密麻麻标记着未来五年的地产热点,"接下来,我们要吃进黄埔船坞、拿下天水围、进军中环..."他每说一个地名,对应的区域就亮起红光。
何雨水突然举手:"二叔,电子厂那边需要扩大生产线。王爷爷说如果能搞到日本NEC的贴片机..."
"买!"何大海大手一挥,"不但要买设备,还要挖人才。大茂,你明天就飞东京,去找那个山田株式会社的田中——就是去年想偷我们方便面配方那个。"
夜深人静时,何大海独自站在阳台上,系统光幕再次浮现:【任务完成度35%,九龙仓战役第一阶段胜利。特别奖励:1969-1970年港岛地产拍卖详单】。新的数据流涌入脑海,他看到了未来一年所有重要地块的成交价和得标者,其中几块关键地皮被着重标红。
维多利亚港的夜风吹散了酒气。何大海望着对岸璀璨的灯火,仿佛看到了五年后的港岛——振华大厦矗立在中环天际线上,何记餐饮开遍东南亚,而那个来自西合院的小保卫科长,将成为这座城市的无冕之王。
远处的海面上,一艘货轮缓缓驶过,甲板上堆满了振华电子出口的收音机。这些看似普通的电子产品里,藏着监听港岛未来的耳朵。何大海轻轻举杯,对着夜空中的星辰致意——这场跨越时空的征途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