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麦浪翻滚的夏天
1985年的夏天,6岁的林小麦蹲在田埂上,小手捏着一根麦穗,数着上面的麦粒。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,麦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"小麦!别玩了!"父亲林大山的吼声从远处传来,"气象站说下午有雷雨,赶紧帮着收麦子!"
林小麦吐了吐舌头,把麦穗塞进兜里,撒腿往土里跑。她的小布鞋踩在松软的泥土上,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。
整个林家湾的人都出动了。男人们挥舞镰刀,女人们捆扎麦秆,连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拄着拐杖来帮忙。林小麦的任务是跟在母亲后面,把散落的麦穗捡起来。
"快看,张婶家也来了!"不知谁喊了一声。
林小麦抬头,看见张婶带着她那个傻儿子张石头正往这边走。张石头今年二十多了,因为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,现在只有七八岁孩子的智力。但他力气大,干农活是一把好手。
"大山哥,听说要下雨,我带石头来帮忙。"张婶抹了把汗,脸上皱纹里夹着笑意。
林大山首起腰,黝黑的脸上汗珠滚落:"张婶,你们家地还没收完吧?"
"我们家那点地不急,先帮大家伙儿收。人多力量大嘛!"张婶说着,己经拿起镰刀开始干活。张石头嘿嘿笑着,学着他娘的样子割麦子,动作虽然笨拙,但格外卖力。
林小麦跑到张石头身边:"石头哥,我教你捆麦子。"
张石头认真地看着林小麦的动作,然后模仿着,把麦秆拢在一起,用稻草绑好。他每绑好一捆,就会高兴地拍手,像个得到奖励的孩子。
中午时分,村长李大爷挑着担子来了,担子两头挂着大铁壶和竹篮子。
"歇会儿!喝口凉茶!"李大爷吆喝着,"我家老婆子煮了绿豆汤,还蒸了馍馍,大家垫垫肚子!"
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,围坐在一起。李大爷给每人倒了一碗凉茶,又分发馍馍。林小麦分到半个馍馍,里面夹着一点咸菜。她小口咬着,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。
"气象站说雷雨三点左右到,咱们得抓紧。"李大爷抹了把胡子上的水珠,"收完这片,还得去帮老王家。他家就一个劳力,麦子还多着呢。"
"那是自然。"林大山接口,"去年我家房子漏雨,还是老王带着儿子来帮我修的屋顶。"
大人们说着话,孩子们己经吃完,在麦垛间追逐打闹。林小麦和几个同龄的孩子玩起了捉迷藏,笑声在麦田上空回荡。
下午两点多,天边开始聚集乌云。风渐渐大起来,麦浪翻滚得更厉害了。
"要变天了!加快速度!"李大爷喊道。
所有人都加快了动作。林小麦不再玩耍,认真地把散落的麦穗捡进篮子里。她看见张婶的背己经弯成了弓,但手上的镰刀一刻不停;看见父亲的后背被汗水浸透,衣服紧贴在身上;看见李大爷虽然年纪大了,但捆麦子的速度不比年轻人慢。
当第一滴雨落下时,最后一片麦田刚好收完。人们欢呼着,把麦捆搬上牛车,拉回村里的晒谷场。
大雨倾盆而下,林小麦和父母跑回家时,浑身己经湿透。母亲赵秀兰赶紧烧了热水,给一家人擦洗。透过窗户,林小麦看见雨幕中的村庄,每一户人家的烟囱都冒出了炊烟。
那天晚上,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做了好吃的。林小麦家炖了腊肉,香味飘出老远。母亲盛了一碗,让林小麦给张婶家送去。
张婶接过碗,从自家锅里夹了两块红薯放进碗里:"带回去给你爹娘尝尝,新挖的红薯,甜着呢。"
回家的路上,林小麦听见各家各户的说笑声,碗筷碰撞声,还有收音机里传来的模糊歌声。雨后的村庄,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